11周经典班家长分享
11周经典班家长分享
在苏州良知,有一个课堂始终洋溢着欢乐的气氛,一群“超龄孩子”时而载歌载舞,时而游戏互动,爽朗快乐的笑声似乎要震破天花板,没错,这就是王老师RDI课程的魔力!
6天的课程转瞬即逝,王老师在带给我们快乐的同时,也在悄悄改变我们的育儿观念——快乐自己,方能快乐孩子!
所谓RDI,即人际关系发展干预,旨在帮助自闭症谱系障碍及相关群体,重新修复核心缺陷(如:自我认知,经验学习,情景记忆,弹性思维等,都是自闭症谱系障碍群体所缺乏的“动态智能”),建立动态智能,更好地走向独立自主,融入社会。
RDI的最大特点是通过游戏方式促进自闭症儿童人际交往和适应能力的发展,这其中尤其强调父母的“引导式参与”,RDI改变的不仅是孩子,更是家长,乃至整个家庭。
(良知亲子班)
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与孩子做游戏是一件痛苦的事,尤其是面对这样的孩子,没有语言,眼神游离不定,完全不懂规则的孩子,要为他们设计游戏,脑海中完全被那句经典台词充斥:臣妾做不到啊!
王老师告诉我们:你完全可以,只要把自己的身段和年龄放低,只要用心,与孩子同频,就是孩子的好朋友!
为此,王老师首先用游戏来打开家长的心,谁说游戏只是小孩的权利,大人们疯起来孩子们见了一定会大跌眼镜的,没有伪装和拿腔作势,只有开心和快乐,这就是解除束缚后的心的绽放方式!只有家长真正从游戏中得到快乐了,才能懂得游戏的真正含义。
RDI课与ABA相比较,尤其考验家长的智商和情商,它可以不受时间地点和环境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对自闭症儿童进行训练,但请记住几个基本原则:
1.一定要以自闭症儿童的情绪为中心;
2.以提高自闭症儿童的交往欲望和交往动机为目的;
3.深入仔细地了解自己的星宝宝。
RDI的训练不需要刻意去营造一个什么样的教学环境和教具,随时随地,随便什么东西都可以用来对自闭症儿童进行训练。我对RDI的理解就是一条傻瓜原则:“不论你做什么,只要让自闭症儿童愿意理你,愿意持续地理你,那你做的就是对的。”为此我每天回到家不惜装疯卖傻自毁形象,只为博得孩子一笑,你笑了,我的天空就亮了!
在初学RDI之时,我总是感到有些困惑,似乎无从着手。有几次活动有点感觉了,可是接下来马上又有受挫感。在观看其他家长的课中,看到最多的是家长对于孩子的“教导”,而不是“引导”,我们总是急着“教”孩子学习掌握某种技能,而不是“引导”孩子自己思考,自己决策,自己解决问题。然而,在“教”的过程中,家长很受挫,因为你只看到孩子的不足之处,没有发掘孩子的潜能,一切都是强加给孩子的。
而当你学会担任“引导者”的角色,你看到的是孩子的潜能,你会让孩子共同参与,在活动中设置“建设性的不确定”,让孩子体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有自信,越来越愿意加入跟家长的互动中。
一个星期来,我的操作体会是:家长和孩子游戏一定要做到表情、动作、语调生动,享受和孩子互动的过程,温暖的气氛,全身心接纳他,随顺他的兴趣找到介入的时机。 愉快的互动能将他们的挫折感、无力感减轻。
家长要放下忧虑、对未来的担心才能享受与孩子互动。与能力差点的孩子如果互动不起来,可以试试模仿他,当他觉察到有人模仿他,他会变换动作让你模仿,模仿他进入他的世界,让他关注人,让他感受到无论他做什么我们都会接纳他。
那么RDI如何改变我和孩子呢?
我想先说身为家长我的心态改变:
我不再觉得孩子是一个病人了,看着他的天真笑脸,整天乐呵呵的,我的心情也是晴空万里。。
我不再觉得害怕或厌烦与孩子做活动。老实说,虽然自己已经在家帮孩子ABA快1个月了,虽然积极,我但是还是充满了恐惧和挫败感。大部分因素是孩子会有很多情绪问题如:神游,逃开,烦躁。而且,他虽然到最后知道逃不了做治疗都会配合,但是心思完全不在活动里,大多数时成效很不稳定,时好时坏,而对RDI,他总是无比期待,有时会主动拉我玩,独处的时候越来越少。
我觉得我们的亲子关系进步很多。我感觉自己找到了自己的角色——就是身为孩子的妈妈。而一个正常的爸爸妈妈角色就是“带领者”。我不需要是照顾他的人(因为他应该拥有自己的责任感),我是治疗师,但我不是他的娱乐小丑(虽然我们会拥有快乐的时间,但是不是把他将就他或让他亢奋),我在带领的过程发觉自己与孩子本来的关系。
我变得开心了,真实的开心!
不只是看见孩子有进步时候的开心,而是日常生活里我们的相处时间也让我开心。
孩子的变化
首先我最先看见的是孩子在活动里的专注力变好了。他开始更好地配合我们,以前我们必须时时提醒他应该做什么,甚至是强逼他必须与我们配合。
再来就是我们发现他的主动观察能力变好。他以前是完全无视我们和整个活动过程,因为他的忽视,也让我们必须一直不间断的提醒他,才有办法持续活动。早会课的游戏规则竟然能完全遵守,孩子开始享受游戏带来的快乐了。
对人群不抗拒了,人多的地方在提醒下会注意收敛自己的某种行为,自信心大幅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