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家长课堂 > 觉醒课堂> >

良知课堂朱老师 | 培养孩子独立自理的能力

发布时间:2016-10-24 11:11:34 作者: 管理员 来源: 原创

耐心培养孩子独立自理的能力
 
我们有这种病症的孩子,要教他做饭,搭公交车啊,打扫卫生是比较困难的。
我以前也试过很多次,教孩子拖地,洗碗是非常非常困难的。有几次锻炼孩子倒垃圾他会连着垃圾桶都会一起扔掉,教着教着,孩子也没学会,自己也发火了。就觉得这孩子没法教简直就是一个没有大脑的孩子,怎么教也教不好。看着他我很无奈,他看着我他也很无奈。那时候我的脾气性格都不好。尤其是耐心不够好,有时候看他扭一个扣子要扣几分钟,我看着心急,会直接把它扣好,每次穿鞋子左右脚分不清,我会直接把鞋子给他套在脚上不让他自己动手。
 
 
看了《海洋天堂》后忽然明白,想培养孩子独立生活,必须要从小事教起,如果做家长的什么都给他做好,一是孩子失去了动手动脑的能力,二是直接否决了孩子的能力和潜能,父母在对待孩子的自理能力也是比较难突破过去的。
 
还有我们的包容心可能还没有达到那个程度,我看到影片中这个爸爸做得那么好,通过他的努力,用他的爱和智慧的力量,短时间内教会儿子一些生活必备的常识。尤其是面对绝症病痛时能做的如此圆满非常的不容易。

我看完这部电影以后,我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跟孩子道歉,跟他忏悔,我不知道那时他能不能听懂,但是我跟他道歉的过程当中,内心有股特别坚定的力量,从今往后我要好好的引导他,语言事物方面不厌其烦地教他,直到他渐渐记住掌握。     从下定决心这么做坚持不久,发现我自己改变了以后,也发现孩子各个方面都逐渐好转了。我后来是这么看待我的孩子的,其实他跟正常的孩子是一样的,他只不过是比正常的孩子呢稍微慢了一点,就是认知水平稍微慢了一点,但是这我觉得不要紧,这是第一个。


带孩子进入社会
第二个就是我个人觉得我们的孩子应该要多带到公共场合,不要觉得孩子是自闭症啊、唐式综合症啊,不好意思带出去怕受歧视。
 
以前我就是这么一个心理,所以在有一段时间里首先我自闭了,孩子也自闭,我不敢带他出去,怕别人看不起,怕别人歧视他,怕别人盯着我问这问那,我这个脸就放不下来,当时是这么觉得的,而且那种压力如山倒,被压得透不过气来。
 
后来看了这个影片以后,我彻底改变了之前的想法,我突破自己把他带到单位,以及其它公共场所,别人偶尔也会很关心的问:“你的孩子怎么看起来有点不正常或者怎么了....”我会微笑的告诉他们孩子的染色体生病了...他需要时间疗愈。结果呢,大家就不再问了。到后来单位的同事也就知道我有这么一个孩子,大家更多的时候带来的是关爱和温暖。
当我把孩子的问题坦诚出来的时候,我的心里特别轻松,孩子也活泼多了,不用闷在家里看电视,或者自己玩呀,孩子开朗了很多,慢慢也不再那么自闭了。然后我教他讲话呀,我会把他带到野外,坐在草地上,或者梧桐树下面,跟大自然充分接触,聆听鸟儿欢快的歌唱,看花儿绽放多姿,感受阳光的沐浴,渐渐的他感觉到室外的大自然是这么的美好,慢慢的在这种轻松环境中,孩子逐渐地走出了自闭,同时也学会了简单的沟通。
 
所以在这里给父母提一个建议,我们的孩子,其实他什么都不缺,关键是有时候我们自己的内心还不够强大。

反观一下,电影的片断中的爸爸,这个爸爸从来不打骂孩子,你看他自己那么难,当教了多次拖地动作儿子学不会的时候,自己强忍着泪水反过来还去安慰儿子。我们父母啊,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个别地可能要改一改。
我们应该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看问题,甚至我们要比他站得还低一点去考虑孩子心理想的问题,学不会的时候,一定要用爱语来引导他。
 
我们都应该要像片中的爸爸学习,用智慧和爱,还有包容心去引导我们的孩子,一遍遍地去教他某样东西,与此同时也是在培养我们的耐心。
 
当孩子学会的时候,瞬间那种喜悦的心情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
孩子的病症问题,打个比喻当作是感冒、发烧一样,他需要有时间来疗愈。

我经常把孩子比喻成种子,生活中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花开,像现在这个季节,月季花、蝴蝶花是开不了的,开的是梅花,我们把孩子比喻成种子,他的花期不一样,如果他的花期到了,他可能就会灿烂地绽放。
如果他到了那个季节还没有开花,就像有的孩子到了12岁还不会穿衣、不会吃饭,我们应该要有一颗童心,陪着他们慢慢长大,陪着他沐浴到阳光风雨里,这也是一种幸福。就像有时候我教叩心儿歌,有些费劲,不像其他孩子一下子就能学会。
 
那次我教一个7岁的小同学一个儿歌,教了两天,后来有一天睡觉的时候,她说“老师,我想给你念一首儿歌”,当她把那首儿歌一下子念出来了,我的泪水一直在眼眶里转。我觉得这就是我收获到的幸福。当幸福来的时候,就在那一瞬间。
 
我觉得家长一定要把现在的自己当成童年去过,陪着孩子一起去成长一起去天真烂漫,当你发现你的心慢下来了,你的脾气慢下来了,你的语速慢下来了,你就会发现,你的孩子他需要你这样的方式陪着一起他成长。




第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父母之痛:
很多的家长还不能从迷茫和恐惧中走出来,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一个天使儿童的降生到一个家庭中,刚开始的时候,家庭就觉得似乎像是雾霾一样,笼罩在整个天空当中散不去。我那个时候也是一样的。前几天在北京有个同学有这样的一个求助,他的一个朋友,官位和级别都很高,结婚十多年了现在40多岁了,一直不能正常怀孕,一年前通过试管婴儿,成功的怀孕了,一个月前产出一名男婴孩子出生的时候有确诊是脑瘫,这位同学找到我这来,问能不能帮忙接收这个孩子。和我说明情况后,我当时非常诧异,那时孩子出生才7天,孩子的父母因为精神压力,接受不了这个事实,想把孩子寄养到我们这,但是我们这也没有这个条件接收。建议他们按照“良知觉醒法”在家里学习,经过了长达10天的沟通,父母开始按照“良知觉醒法”实践康复……
 
当我们遇到这个问题时,很多父母一下子接受不了这个事实。这个精神上的压力,是常人难以想像的。以前一位老师说,大家看忘知笑得那么开心,其实大家不能切身体会知她承受生活负重的那种痛苦无助,大家可能只能感受一下,但是你真正能感受到什么程度,可能都不如她自己感受得那么真切。真是这样的!以前那段灰暗的时光整个人都是茫然、混沌的生活,看不到希望,就像影片中父亲一样,养育孩子过程中的艰辛,只有自己知道。有的父母不能接受沉重的打击,选择逃避生活,选择让原本已经不幸的生活变得更加支离破碎。
 
在这里想要鼓励父母,这种压力我们其实不要留给任何一个人,应该由双方来承担,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一个担子如果一个人挑的话,会特别的累。如果两个人挑的话就会轻一点。
 
我曾经也劝过一对夫妻,他们也是在做“良知觉醒培训”的时候,看了《海洋天堂》这部电影,孩子的妈妈一直哽咽,经过了解原来由于孩子患有自闭症经济和生活的压力特别大,两个觉得没有办法在一起生活下去想离婚,在看完这部电影后,他们当场决定相互改变一下自己对待家庭和孩子的态度,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听完那位妈妈的叙述我愣在那里很久,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感恩这个家庭能像我一样,从这部电影里受益多好啊!父母改变了逃避事实的想法,能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非常的感恩,在接下的时间里他们按照良知觉醒法在家里带着孩子训练,孩子恢复的较好!如今这个家庭更多的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有些父母从刚开始不能接受孩子病症的事实,到慢慢地开始接受以后,带孩子去很多康复机构去培训,包括沙盘、感统,花了很多很多钱。大家也知道,目前自闭症种类很多,包括孤独症也是其中的一种,目前医学上无法治愈的疾病。很多家长对命运不解,对孩子的未来担忧,很恐惧很迷茫。父母这时候觉察到肩上的重担,非常重,除非发生奇迹。自己和孩子深陷到恐惧里,这种突如其来的改变也打乱他们正常的生活。父母不得不重新选择人生的目标,还有很多的父母因为害怕承担责任而离异,或者逃避责任,就像电影中妈妈,因为承受不了事实,用自杀的方式逃避。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父母有这样的想法。
今天为什么给大家选择这部电影,这部电影里让我受益的内容非常的多。我个人认为,我们的孩子就像我刚才讲的一样,是可以慢慢地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能够教好的。但是你必须花时间在上面。首先我们作父母千万不能有自卑,无奈和委屈,不要精神紧张,心情压抑的生活,一定要改变自己,只有自己改变了,孩子才能好。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可能都知道,孩子有孩子自己的命运,父母有父母自己的命运,那么孩子和父母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成为一家人呢?这个里面也有他自己的因缘,这应该是三个方面的问题。
 
父母一定要让自己开心让自己幸福起来,只有这样包袱才能卸下来,不要活在压抑和恐惧中,只有去调整心态,积极去寻找面对问题的方法,坚持引导孩子,不厌其烦地教孩子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比如教会孩子吃饭,自己穿衣服,培养他自己去超市,慢慢地孩子有自信,我们也可以从中开发到孩子的潜能相信我们的孩子一定可以的,一定可以。
在接触“良知觉醒法”培训后,接触过很多家长,很多家长心里承受了很大的重担,我以前也是这样,但是为什么现在我变得这么开朗,跟我刚才讲的有很大的关系。既然这是逃避不了,我们就敞开心扉面对,不要再无奈和委屈,也不要再封闭自己和孩子,应该要敞开心接受现实,慢慢地教会孩子很多的生活自理的能力。我发现很多的妈妈,包括爸爸也是一样,孩子都10岁了,来良知觉醒培训的时候,还在给孩子喂饭、穿鞋子、穿衣服,有时经过同学的引导,孩子前一分还是爸爸给穿,后一分钟自己就会穿了。
 
为什么呢?除了脑瘫的孩子手脚不太灵活,像自闭症的,精神发育迟缓的、唐氏的孩子,大部分手脚都比较灵活,都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很多父母不能把心放下来,担心孩子这个做不好,那个做不好。比如自己穿衣服,因为穿的过程会很慢,不会扣扣子,拉拉链。
 
小朋友经常会把鞋穿反左脚穿到右脚,然后我们的爸爸妈妈就会比较急,想还不如给你穿好省事。但是我要告诉大家,尤其是我的妈妈,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因为孩子在不同的阶段,有自己接受新事物的能力。0-3岁,3-6岁,6-9岁是一个阶段,像0-3岁的很多孩子喜欢吃手,大家可以回忆一下,孩子小时候经常把手指拿在嘴里吸,大家觉得这个不好,手脏的,我建议大家有空的时候去学一学儿童心理学,能够重新认知孩子在每一个发育阶段他的特征。
 
像一岁左右的孩子喜欢把手放进嘴里,手是接触这个世界的第一感知。有的家长问孩子到现在为什么爱吃手,因为那时候的认知没有得到满足。
 
建议大家方便的话,看看一本书,也适合我们这些家长看,叫做《捕捉儿童的敏感期》,这里面有很多儿童心理学。大家可以看一看。多读读这方面的书籍,慢慢针对儿童心理方面,包括特殊儿童的心里就会掌握很多,慢慢就不会再迷茫了。




第四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天使
 
接下来电影中的爸爸用爱和智慧包容和引导了孩子的生活,我们来看看后来孩子怎么样了。观看第三个视频片段。


 
可怜天下父母心,生命的最后,爸爸还扮成海龟,告诉儿子爸爸就在这,让儿子不孤单,我看到这的时候,言语难以表达。我们的父母在养育我们的过中非常艰辛,我们当下还是要把孝道做好。因为时间关系,我们简单聊一下,影片的最后,看到大福自己脱衣服,自己坐公交上下车,拖地,煮蛋。这种情感,用文字来形容太单薄了,我们父母在琐碎的生活中给了点滴的爱,只有在一个人承受时,才会被觉察,才会在猛然间醒悟,无私是多么弥足的珍贵。这段影片给我的感触太深了。但是今天时间关系来不及多讲了。
我们看到由于孩子本身在某些方面能力比较弱,例如认知,交流,理解,可能会有些差,就像之前讲过的,有些事情需要成千上百遍地去做去讲,孩子可能才会掌握,我建议这个时候爸爸妈妈一定要有耐心和恒心,不要轻易地放弃,可能孩子的每一点变化可能很微小,但这对他以后产生却会有很大的影响。作为家人,我们要细心的观察孩子,孩子偶然的一句话或一个动作,折射出他某种能力的提升。当孩子有进步时,要赶紧抓住,让孩子及时进入更多认知的阶段,避免浪费不必要的时间。孩子如果一旦教会了,可以根据他的兴趣点教他另外一样东西,这样孩子学东西可能会更快一点。回顾影片中,爸爸教大福数钱时,他就拿鸡蛋,因为这个孩子喜欢吃鸡蛋。拿他最喜欢的东西摆在他面前,教他的时候呢,可能他的兴趣会被激发出来。也可能我们的孩子可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在大的环境中会有一些不良的行为,我们及时发现苗头,及时干预,避免形成不良的习惯。多思考。主要还是靠父母的引导。
 
我们的父母,一定要有包容心、爱心、恒心。我周围的一些父母,他们就是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慢慢地发现孩子他的某些认知水平比其他孩子要低,但是如果你给他多鼓励鼓励,孩子的心情好一点,他的认知水平就能不断的提高一些。所以我们要用爱包容,养成孩子好的习惯,经常给孩子讲好话,讲爱语,这样孩子没有恐惧感,尤其是自闭症的孩子,包括唐氏,多给他以爱的方式来跟他沟通、交流。我们家长积极地去面对孩子,不要再给自己任何的心理压力,相信孩子能够越来越好,父母是孩子的桥梁,共同帮助孩子达到生活自理,走出社交的障碍,相信终归有一天孩子会打开世界的大门,亲身感受到世界的美好,让我们带着满满的爱,一起出发!

 
今晚的良知大讲堂:特殊儿童的成长与复苏系类一 电影《海洋天堂》到此结束,最后借用歌曲《父亲》献给普天下为之辛劳付出的父母们。感恩养育之恩!


专题推荐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