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家长课堂 > 觉醒课堂> >

美国妈妈这样帮助自闭症孩子改善行为问题

发布时间:2016-05-25 06:24:00 作者: 管理员 来源: 原创

 Chrissy Kelly是住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名作家、摄影师,更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分别拥有5岁和3岁大的自闭症儿子,她知道自己无法改变孩子是自闭症这个事实,所以她决定通过摄影和分享他们的故事这种形式来改变这个世界。
下面是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小技巧,用来帮助我两个儿子缓解他们的负面情绪,加强认知理解能力,听从指令能力以及提高我们彼此之间的幸福快乐指数。没有万能的方法,也没有立竿见影的妙招,然而下面提供的这些小技巧也许会对很多有特殊需求的儿童有所帮助(不管他们是否是自闭症儿童)。
  1、利用时间概念来缓解儿童在过渡期可能会产生的负面情绪
  很多孩子在面对要离开他们喜欢的地方或者终止他们喜欢的活动时都会产生(严重)的抗拒心理和行为。我5岁的大儿子在这方面表现得特别明显。有一段时间我甚至不敢带他去家附近的公园里玩,因为我很怕后面我们准备要离开公园时的情景。他的脾气易变而古怪。有时候他会尖叫,摔倒在地上,或者试着跑到大街上(为了逃避我),又或者会狠狠地打我。当时我面对他的这些行为时真的很心碎,而且也受到了很大的惊吓。
  后来,我们采取了一种时间提醒/计时的策略,这完全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在改变孩子的活动内容之前,可能需要提前5分钟,2分钟或者1分钟进行提醒。这些提前的提醒可以帮助孩子做好活动转变的心理准备。他们会慢慢意识到当他们听到提醒时,就意味着接下来要做出改变了。最终,这种倒计时提醒就变成了一个常规事项。
  我们在手机上设置了一个定时器。 “五分钟之后,你需要去洗澡。”“两分钟之后,我们要离开公园。” 这能帮助孩子在不控制我们(的行为)的前提下更有主动权。每次当倒计时结束时,你必须完成/停止当下所有的事情。我们持续这样做了两周之后,慢慢地在孩子身上看到了结果。现在我们已经坚持这样做了好几年了,这个方法仍然奏效。设定你的界限,坚持去做,然后完成它。
  2、首先/然后
  当我的孩子非常想要立即得到一些他们当时不能得到的事物时,他们也会产生负面的情绪和行为。比如立即想要某个玩具,某种零食,或者一次即刻启程的出游。另外,也可能是一些他们不想要做的事情。很多次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会使用首先/然后策略。“首先___,然后___”这种描述方式是用来帮助孩子在开展一些他感兴趣活动之前先完成某个(相对来说不太感兴趣的)活动。
  “首先我们吃完午饭,然后我们出去玩。” “首先我们把家里卫生搞好,然后我们去公园玩。” 根据实际需求和孩子的能力,你可以用语言的形式,图片的形式,或者简笔画的形式对孩子表达这一信息。很多自闭症儿童属于视觉型学习方式,所以一开始建议先尝试用图片的方式来表达这种“首先/然后”的概念。

3、奖励积极的行为
  使用强调性的语言来区分和认可孩子那些正面积极的行为,并鼓励他们继续保持这些恰当的行为表现。比如说,当孩子在公园里愿意和别的孩子分享着荡秋千时,你可以说“我真的很喜欢你分享的行为,和小弟弟友好相处。”对于那些在分享,保持安静以及听从指令方面有困难的孩子来说,这点建议尤其重要。通过这些简短的语言,家长能让孩子们了解到他们这些正面积极的行为已经得到了重视。
  而很多的家长,特别是在与小年龄孩子相处的时候,往往会经常使用类似于“不,放下来,不要这样做,你不能拿那个,你不能听这个,不不不”的语言,所以我们可以试着把重点放在识别和强化那些好的行为上。表扬是最好的强化手段之一。
  然而,表扬对于某些孩子来说并没有任何作用和意义,因此,表扬也就不能强化/增加他们未来表现出正面行为的可能性。对于这种情况,家长就需要找到那些能够对孩子真正起到强化/奖励作用的事物。有时候是给孩子一块糖果或者奖励代币(集齐几个奖励代币可以换取一个更大的奖励)。
  4、重点关注你想让孩子做什么,而不是你想让他们停止做什么
  各位家长,你们每天要花多少时间瞪大眼睛,握紧拳头地去呵斥你们的孩子(“不要……!”)?
  不要再这样做了!!! 尽可能少地使用“不要”和“别”。比如说,对孩子说“走到人行道上来”要比对他说“不要在草坪上走”有效得多。(因为我们的孩子有可能只会听到你说的这句话的后半部分,也就是“在草坪上走”,或者说当你说不要在草坪上走时,孩子并不知道应该在哪里走)这样的做法能让孩子明确了解你究竟想让他们做什么。
  另外,“不要大声尖叫”改成说“请保持安静”,“不要在桌上乱涂乱画”改成说“请在纸上画画”。这种做法会打破很多家长的常规习惯,但是的确很有用!有些时候也许你必须要使用“不要”的句式来进行强调,“不要打弟弟”,“不要把手伸到马桶里”。请每位家长都根据自己的判断,慢慢摸索出一套适用于自己孩子的“不要”法则。
  5、保持冷静(家长自己!)
  对我来说,这是最困难的一点,而且就算是现在我依旧时不时会忘记这样去做!因为往往当你的孩子状况频出时,你也会跟着他抓狂。这种时候我会感到身心疲惫,精疲力尽。我会做几次深呼吸,至少保证我的话说出来听着是很平静的,即使我内心并不平静。
  我提醒我自己:我是一个成年人,如果我希望我的孩子改变他们的一些行为方式,那么我也必须要这样去做。孩子并不总是能把他们所想或者所需要的事物用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件非常痛苦且难受的事情。我接下来还需要继续修炼,也许需要很多年,让自己变成一个始终保持友好,冷静并且耐心的家长,给孩子们做出示范。
  请记住,养育儿女(特别是特殊需求的儿童)是一段艰辛又混乱的旅程,但是我们所经历的所有“艰难困苦”都只是暂时的。总有改变的一天!有时候,想要你和你孩子感受到幸福快乐,你只需要多做一点点的改变!


专题推荐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