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梳理——让夫妻关系从冷漠走向温馨
2016年11月中旬至2017年1月中旬,我带着孩子在“良知教育中心”参加培训。短短两个月的时间,我得到了远远超出预期的收获。
先从良知的教育理念说起,良知打造了全新的康复理念---“全要素康复”理念,其中既涵盖了传统的康复方法,同时又加入了新的康复要素,比如加入了家庭康复环境、社区康复环境的建立等等多项内容。在这里,我特别想要说明家庭康复环境的建立,对于孩子的康复有着怎样的重要性。
我见过很多家庭,包括我自己也是,在孩子出了状况后,用种种的康复方法训练孩子,目标只锁定孩子,却忽略了对孩子生长的土壤---家庭,这个至关重要的康复环境的重视。如此一来,得到的结果很可能是事倍功半。
打个简单的比方,一颗小苗长势不好,我们一直对着小苗的叶子喷水,却忽略了小苗生长在一片盐碱地的事实,如此一来,我们看到了小苗的叶子昙花一现般的变绿挺括起来,但很快又恢复了原状。如果想让小苗持续性获得正向成长,改变土质是根本性的办法。


回想孩子出生前后,因为母亲脾气暴躁,加之又发生了一点事情,导致家里乌烟瘴气。而我也只看到表象,从不知从心里去体恤母亲如此性格的背后原因,以至于对母亲经常性的无理取闹生出怨恨之心。那时家中时常充满着一股躁动不安的气氛,在一切平静的状况下,母亲会突然大爆发。也就是说,孩子出生前后就生长在一片盐碱地里。
另外,这一年多来,我一人带着孩子在外地的康复机构训练,先生在原单位上班,因为先生工作忙碌,几个月才能见他一面,孩子长期处在父爱缺失的状态中。
多次与先生交流,孩子的事是最重要、最迫在眉睫的事,两人要商量着来,以便孩子更好的康复,但先生不以为意。跟他打电话只是浮面的交流,他几乎从来不会对孩子的事提出一点建议,渐渐对先生的情感淡漠起来。甚至有一段时间,我觉得先生的角色就是一个资助康复费用的人,舍此无他。
第一次冒出这个念头时,我被吓到了,但是后来这种感觉越来越清晰。先生打电话过来,我都失去了与先生好好说会话的耐心,说两句话后就跟他说很忙要挂电话,甚至后来都不愿接他的电话。一方面与先生分处两地,一方面与先生情感交流阻塞,这样的状态,无疑也是把孩子放在了盐碱地。
对于以上两方面的问题,尤其是与先生的关系,如鲠在喉,我也清楚这样下去对孩子的影响,一直也在寻求解决的办法。有时事情会有缓和,但始终没有彻底解决。我渐渐心灰意冷,这种踽踽独行的状态不知何时是个尽头。
记得一位老师说过,孩子小的时候,全身各个感官都是灵敏的接收器。孩子出生前后的那个环境,以及近一两年与先生冷漠相处的家庭氛围,无疑孩子会一丝不漏的全数吸收,合理的推论,孩子目前的种种问题与此息息相关。
2014年后,自身做出了一些改变。接触了非暴力沟通等,开始反省自身的过失,在父母面前,为自己对父亲不满而悔悟、反省对母亲怨恨的等种种不孝。尽管如此,有时还是会升起一些负面情绪。
但是与先生的关系,一直在走下坡路,尤其随着两地分居时间的日渐加长,越来越疏离。两人对此都有明显的觉察,也都各自尽其所能的努力。但事相上的努力,效果终究有限,这成了困扰我们的一个重大问题。
就在孩子问题陷入瓶颈、夫妻关系走入低谷之时,偶然间查到了“天使觉醒培训”的信息,我立刻就报了名。有幸在2016年8月下旬参加了天使觉醒培训,这次培训像是暗夜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方向。
10月份有个小插曲,我带先生参加了深层沟通的课程,一周课下来,解决了先生一些埋藏很深的问题,对于之前无法去触碰的痛,他感到了从所未有的轻松。从那时开始,他的思想开始转变,对我的建议开始很快接受。
这次与良知教育中心的张老师预约做家庭梳理,我一说他就同意了,并且态度非常坚决,无论怎样都会来参加。


第一次接触张老师的梳理,是在去年八月底参加觉醒培训时。当时是集体梳理,对自己的父亲进行梳理。然而就是在那次集体梳理中,我发现了梳理的魅力所在。
根据张老师的引导,我们逐条写下关于父亲的相关内容,就在写的过程当中,在某一个瞬间我猛然间懂得了父亲,瞬间就卸下了对父亲多年来的不解不满。从我记事起,父亲一下班就出去下象棋,难得在家里见父亲一面。我曾经定义父亲是一个住旅馆的人,家除了具备睡觉吃饭的功能,再无其他用途,母亲、哥哥和我都只是摆设。当我在那个瞬间明白了父亲之后,眼泪都要掉下来了。
第二次的触动是在油画课上,这不是一堂普通的油画课,对我而言,把这堂课称为家庭梳理之前奏甚为贴切。课上集体烧脑,张老师引导我们去写下所有关于“美”和“丑”的要素,当这些看似散落的要素编织之后,母亲桩桩件件的往事却浮现在眼前,我更大限度的理解了母亲,从心底深处体悟到了母亲一生的不易。
大家可能会奇怪,为什么会想起母亲的桩桩件件呢?是这样,“丑”的要素有一条是发脾气,“美”的要素有一条是爱,编织起来就是:为了寻求爱而发脾气,是美还是丑?发人深省。我立刻明白了母亲常常怒火中烧的背后,隐藏着怎样一颗寻求爱却又得不到爱的受伤恐惧同时又充满渴望的心灵,她是在用一种激烈的负面情绪来渴求爱啊!可惜曾经的我,从未好好去解读过母亲,以至于我对她误会了那么多年!
正式梳理是在一月份的一个周日,我和先生来到“云知心灵疏导工作室”,接受了张老师用心的梳理。梳理之始,先生的一幅画,在张老师睿智的解读下,暴露了他真实的生活现状,竟与我平日对他的感觉出奇的吻合。而我自己也是如此,一幅画也清晰显示了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近两年我们两人的生活状态在画中一览无遗。接着在张老师的引导下,我们逐条写下对方的各项相关内容。
随着张老师的引导,梳理逐层深入,我深切感受到一种温暖的能量在流动。我没有看先生,却分明感受到了他的真切用心与急需重建亲密关系的渴盼。之后对各自的父亲、母亲也做了细致的梳理,鉴于之前对父母的悔过,以及集体梳理父亲和油画课上对母亲的感悟,这次对父亲母亲的梳理,让我对父亲母亲的挂碍放下得更为彻底。

自我到苏州学习以来,先生每周来看我们一次。每次见面,几乎都是不欢而散。我见到其他人都相安无事,就只一见到他,马上开始横挑鼻子竖挑眼,弄得两人都很不舒服。每次他回去了,我们都给对方发微信承认错误,但是下次见面还是照旧。那天梳理之后,我心中就有一种莫名的感觉,梳理前还是刻意压制自己不去数落先生、以维持和平关系的状态,梳理完,转变成了自然而然亲近的状态,好像神奇般的从天涯之隔回到了咫尺之间。
后来先生再来看望我们,先生对我说,你现在不一样了。我问他怎么不一样了,他说这次我某某事没做好,要放在以前,你早就数落我了,但是这次没做好的事那么显眼,你都没有说我。我自己这时也才发现,我真的没有再挑剔他。从他进门开始,一直都处在一种其乐融融的状态。
而我也明显的发现,以前先生每次来,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恐慌。虽然我和先生之间的不愉快是以一种相对缓和的方式呈现,但孩子全部都感受到了。我用一般的语调说一些指责先生的话,先生也没表现出过激的生气状态,孩子却在旁边躁动不安,时不时会快速跑过来激动的大叫“妈妈爸爸”。
孩子确实非常敏感,我们即便是用一种包装过的形式表现“负面”的东西,孩子依然能够透过包装看到里面的东西,更可况我们是以一种没有掩饰的状态表达我们的不满。
当我不再挑剔先生,和先生边做饭边愉快聊天时,孩子玩的非常安详,还不时满面笑容的跑过来看看我们在做什么,然后再回去安心的玩他自己的东西。这时,我感受到“爱”在我们三人之间缓缓的流淌。
不仅如此,之前每次先生来,孩子都没有太大反应,有时先生凑过去要抱他,他都要躲到我这里来。现在我如果告诉孩子,爸爸今天要来,他就要出门,问他出门干什么,他说接爸爸。等到先生进门时,孩子就会欢快的跑上前去迎接,并会一直粘着先生。
年前,我跟先生商量,过年正好有基础学习班,这么好的机会,可不能浪费了,我打算去,他来带孩子。没想到他说,要不我去。这令我始料未及,他能主动要求去,我当然是欣然同意。之前,我百般引导他,他才会心不甘情不愿的敷衍一下,我一眼便能看穿他的排斥与抵触。去年八月底的天使觉醒培训,是在给他做了大量思想工作后,他才在最后一天来了一下。
学习回来后,先生兴致勃勃,给我分享他的种种收获,并且他自己提出用“云思维”的方法来分析我们各自身上存在的问题。且不说学的深浅如何,我们是否能真正把自身的问题解决掉,单是这种态度,就已经让我非常非常的宽慰了。至少我已经不是一人作战,而是两人并肩作战了!试想,如果我们还是冷漠相处,他怎么可能有这么大的转变。
孩子的康复是整个家庭的事,家庭成员中任何一人的缺失,都会对孩子的康复起到很大的负面作用。这里的缺失不单是指人要在家里,最关键的是人在心更要在,一家人的思想在同一个正确跑道上。
所以,让家庭这块土地变得肥沃,是头等大事。
所以,让家庭这块土地变得肥沃,是头等大事。
感恩张老师、朱老师的发心与作为!感恩良知的所有老师!
感恩我的孩子,我的家人,是你们让我开始反省自己,一同走向光明!
感恩一同走过的家长,因为有你们,才让我安然度过只身在外带孩子时遇到的种种困难!
感恩张老师智慧的引导,让我们的夫妻关系重现曙光!
